市六届人大履职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和“四带头四争当”主题实践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岗位,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人篇章。为充分展现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和精神风貌,讲好代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鲜活故事,特推出“代表履职风采”栏目,多角度呈现代表履职答卷。
唐亚萍是汉中胜利农业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现为勉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汉中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近年来,她先后被表彰为“汉中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汉中市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汉中市最美巾帼新农人”“汉中市劳动模范”,被勉县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乡村振兴标兵”“勉县劳模”等。她立足实际,在赋能产业经营主体、服务乡村振兴中主动履职,以产业发展激活农民增收动能,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征程中展现出人大代表的新时代担当与风采。
察民情、聚民智、代民言。作为一名市、县人大代表,她始终心存敬畏、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参加人大会议,立足自身行业和思想认识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近3年来,她积极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和民生热点焦点转化为人大代表建议,领衔提出建议12件,联名提出建议20余件。特别是2023年市人代会上她提出的《关于调整50岁以上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工伤、失业保险的建议》引起了省、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共鸣,在2025年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就业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让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女性就业人员有了法定保障。
在闭会期间,她21次参加市、县人大常委会及代表联络站组织的学习、视察、执法检查、调研、接待选民等活动。她平时将收集到的30余条群众意见建议梳理后,提交给相关部门。例如,面对网络恶意打假给企业造成困扰的情况,她通过走访和了解外地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关于完善网络营销环境、优化网络打假执法措施的实施建议》,引起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依法保护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谋发展,绘蓝图,创新业。唐亚萍出生在勉县漆树坝镇一个边缘小山村,这里地理位置偏远,人多地少,基础设施滞后,村民收入渠道单一,只得靠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她创建的企业主要生产土猪腊肉、腊排骨、腊香肠、手撕腊肉、腊猪腿等20余个腊肉产品,已发展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二、三产融合产业链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4000万元。企业在县城开设了两家消费帮扶特产馆,在县城周边镇也设有两家消费帮扶特产馆,集汉中地区近500个农特产品单品进行打包式推介及销售。
应民需,解民忧,聚民意。“漆树坝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靠传统水稻等农作物种植,无法大幅提高村民收入,这也是制约大部分山区农村发展的因素。”想发展、要发展,是漆树坝及周边村民的心声。她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学习咨询、上门入户收集村民关于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将目光投向了特色腊肉产业电子商务发展。2014年起,公司通过微信营销、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并培训、带动500余位农村宝妈进行微营销及其他线上销售以实现增收。近年来,企业先后借助12个电商销售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及推介汉中农特产品。
兴产业,用匠心,惠民生。作为腊肉加工的发起人,唐亚萍始终把“服务群众、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作为工作重点。秉承“群众选我当代表,我与群众共致富”的创业理念,她与团队人员刻苦钻研腊肉加工技术,通过研究、摸索以及不断实验与改良生产技术,耗费了三万多斤鲜肉,攻克了“腌制食品亚硝酸盐含量”问题。她每天早出晚归,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土猪养殖技术,发放生猪并高于市场价8%回收生猪,带领村民养出了产量高、肉质佳的土猪,用这样的猪肉做成的腊肉一上市便深受市场欢迎。并通过不断扩大加工基地,增加就业岗位、与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给百姓分红、开展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指导、扩大和增加直营店、拓展直播带货等方式,带动全市500余种农副特产的销售,直接和间接带动500余户群众增收。平均每户增收3000-50000元。她的倾情奉献,不仅使她广受漆树坝镇及周边村民的信赖和称赞,她也被视为漆树坝腊肉产业发展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她用实际行动担当起人大代表的带头模范作用,引领特色腊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勉县人大陈新疆)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