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我市城市规划修编的几点建议
2012-03-29 10:31
来源:
打印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徐登奎  

    随着汉中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和区位优势的日趋显现,汉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等诸多后发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双百”城市规划修编(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把汉中城市建成有个性、有特色的大城市,实现汉中在陕南的率先突破发展,是摆在汉中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为此,我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就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搞了一些调研,作了一些粗浅思考,现提出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汉中城市的定位 

    我认为,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双百”目标,汉中应在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上下功夫。理由有两点:一是汉中有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禀赋。汉中处在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的南坡,巴山北麓,两山之间是肥沃的狭长盆地,汉水在这发源并且由西向东川流而过。汉中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世界之稀有,正如全面考察过国内外地质和生态的著名地理学家方正教授曾说过:“汉中是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国内数位专家学者,也都把汉中的自然环境与欧洲腹地的瑞士做过比较,认为“用瑞士来比较汉中恰如其分,在中国境内无法找到第二个城市能有这样的地位特征。瑞士在全世界是旅游胜地,而且以优美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赢得全球的瞩目。瑞士城市的发展模式汉中特别应该借鉴”。瑞士的城市就是始终把保护生态、优化环境放在第一位。因此,汉中不仅有条件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而且有条件把汉中建成“生态城市”,我们应该着力把汉中打造成“生态旅游城市”,把汉中建设成“东方的瑞士”。二是汉中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两汉、三国文化积淀深厚,汉中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人文资源。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汉王刘邦最早建都南郑(汉中),以汉中为根基,统一中国,建立了有400年之久的汉朝,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英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记载:“汉族的形成,始于汉中。”汉朝、汉族之称来源于汉中。世界各国称中国文化为“汉学”,称中国人为“汉人”。应该说,追溯这些历史文化渊源,不能忽视汉中在其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三国时期,刘、曹汉中之战,刘备遏阻了曹魏占据汉中进击益州,从而对于形成和稳定三国鼎立的局面,促进三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汉中历史上,产生了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和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他们的业绩千古景仰,对于整个人类和世界文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正因为此,汉中成为国务院1994年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2006年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及2007年被评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二、如何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一个城市,如果在“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这两个因素中具有其一,那么它就能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城市。而汉中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山、有水、有历史、有文化,二者兼具,特色明显,只要打造好“生态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就会发掘出汉中的独特魅力,形成汉中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为此,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打造: 

    1、打造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网。城市交通是否便捷是展现城市功能的前提条件,汉中的城市建设不能摊大饼,象北京、西安、成都由城市中心向外不断扩展一环、二环、三环……。交通组织非常困难,也不能搞成象兰州、宝鸡那种条带状城市,主要通道一旦阻塞,半个城市处于瘫痪状态,汉中应以中心城区即一江两岸为轴心,向四周放射,与四周的县城、集镇、旅游景点及绕城高速公路出口以快速通道相连接。具体走向为:中心城区向东经铺镇(接十天高速铺镇立交)、柳林放射至城固县城和张骞墓、桔园风景区;向东南由大河坎经胡家营(接京昆高速汉中东立交出口)、圣水至南沙河风景区;向南由大河坎经牟家坝、小南海至小南海风景区;向西南由大河坎向周家坪至南湖、红寺湖风景区(接宝巴高速黄官立交);由大河坎向西(接宝巴高速安坎立交出口)、经梁山镇、温泉至武侯墓、定军山风景区;江北由中心城区经龙江、老道寺(宝巴高速老道寺出口)、至勉县县城及武侯祠景区,向西北由中心城区经崔家沟、宗营镇、河东店至石门风景区,向北由中心城区经老君镇、武乡镇(十天高速武乡立交出口)、至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上述七条放射带为基础分别形成宽300-1000米的放射状城市带、中心城市通往县城和集镇的道路分别用8车道和6车道的快速通道相连接。 

    中心城区形成“五纵六横”的交通网。每条道路都以不低于6车道标准规划修建。“五纵”以天汉大道为中心,从西向东依次为西二环、明珠路、天汉大道、北团结街、益州路。“六横”以滨江路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为石马路、莲湖路、南二环、滨江北路、滨江南路、南郑大道,二环路应预留互通立交。

    通过上述规划的实施,中心城区内部交通网络布局方便合理、出入快捷,将有效带动相关城市功能的使用和提升。、

    2、打造“十字型”城市绿带。绿色是“生态城市”的基础和生命所在,东西以一江两岸为主体,打造三十公里绿色长廊;南北从兴元湖—中心广场—天汉广场—大河坎桥南广场,即在天汉大道与北大街、南街城市中心双轴之间打造绿化带,一次规划,分步建设,用30-50年自北向南打通中心绿化带。形成比丽江古城更有魅力、更有生气、更有规模的休闲绿带,更可彰显绿色汉中的特色和大气。 

    3、打造“中华汉城”。打造古城区是彰显历史文化魅力城市的前提和特征,打造古城区应以西汉三遗址为核心,以“一片区、三遗址、四条古街”组成中华汉城,形成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简洁、粗犷、庄重、大气”的初汉建筑风格。“一片区”即以东关正街为主体的仿古建筑,恢复扩建东关净明寺、“三遗址”即体现西汉文化的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四条古街”,即以北街口为中心,打造东西、南、北四条古街。向东、东大街—东关;向西,川前街—西大街—西关;向南,南大街—南门口;向北—北大街。形成要看汉文化,就要到中华汉城。 

    4、打造“天汉水城”。水是一个城市的活力所在,汉中得天独厚,条件十分优越,一是在汉江上建设两座桥闸三级亲水江面,在两级桥闸的上游、下游及中间修筑拦水低坝,形成两级闸栏深水水面,三段低坝亲水江面,为水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创造条件;二是把褒河水引至兴元湖打造仿生态自然小河流,穿越城市中心绿化带,并与莲花池、饮马池、汉江连通,自北向南,把河水、湖水、江水贯通起来,形成活水;三是修筑云河水库高坝,为南湖、红寺湖提供充足水源,打造生态水城;四是建设好南沙河风景区;五是利用渔营低洼地带,挖低填高,打造亲水娱乐场所;六是利用上水渡北岸低洼地带打造融水上娱乐、休闲、健身、餐饮等功能齐全的特大型室内水城。这些区域的打造成功,“天汉水城”将魅力无穷,绿色汉中、活力汉中、休闲汉中将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 

    5、高水平、大手笔规划建设天台山和汉山风景区。重点建设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汉山油菜花旅游观光、避暑休闲、摄影绘画、登山望远为一体的两个综合型旅游景区,整修庙宇,挖掘天台山道教文化和哑姑山佛教文化。宗教文化是旅游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打造好了,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旅游文化的需求。 

    6、把一江两岸打造成汉中重要旅游目的地。一是突出汉中特色搞好两岸的绿化、美化、亮化;二是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目标科学规划和打造江面建筑设施;三是对两岸的所有建设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形成一个建筑一个景观;四是搞好江滨公园休闲旅游观光带的建设,做到一段一景,处处是景。参照桥北广场的银杏景观带,在两岸绿化带的建设上要一段一个主体观赏植物如:以梅花、海棠、樱花、梨花、桃花、玉兰、国槐、杜鹃、石榴、竹子、枫树等为主题的景观带,一段突出一个主题,景观带要有规模,最少应在2000平方米以上,把绿化与景观、休闲与观光紧密结合起来。 

 

主办:汉中市人大常委会    站点地图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

邮编:723000

汉中人大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人大网”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