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好农旅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 ——赴甘肃省陇南市、四川省广元市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1-06-24 17:31
来源: 汉中人大网
打印

为有序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抢抓发展机遇,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帮扶村支部书记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考察。考察组一行深入康县花桥村、剑阁县双旗美村实地体验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与村民和村两委干部深度交流,广集发展之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点基本情况

陇南市、广元市与我市毗邻,康县、剑阁县两地与我市直线距离不超过200公里,同属秦巴山区,地域特色、生活习惯相似。近年来,陇南、广元两市抢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成功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明星示范村。

(一)康县花桥村

走进花桥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和装典精美的临街建筑,扑面而来的是片片绿意和阵阵花香,干净、舒适、宁静、祥和让人亲身体验了人在画中游、情随景中生的快意。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青砖、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该村结合移民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民宿经济,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新路子,年均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营收6400余万元。

 (二)剑阁县双旗美村

双旗美村南依小剑山,因小剑山两边绝壁上形似旗帜的图案高高飘扬,故名双旗村。2019年10月,华侨城集团与县镇村共同探索建设了以“烟火气、创想家、共同体”三位一体的美村开发模式,依托双旗美村特色乡村资源,活化传统乡村元素及蜀道农耕文脉,围绕乡村休闲、精品民宿、乡野乐园、景观花海、研学户外营地等系列文旅项目,成功打造出“剑山下盛开的最美乡村”。

二、感受体会

陇南、广元两地着眼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及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新需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谋划超前、三产相融相促、农旅紧密融合,值得我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学习借鉴。

(一)思想解放,敢想敢干

两市条件和资源与我市有很多相似之处,发展受土地和环保等政策约束也同样明显,但两地干部群众在把握政策底线的同时,善于挖掘政策红利,敢于采取经济手段,巧用活用政策,使得乡村振兴工作反应迅速、抢得先机、推进有力、成效明显。康县抢抓政策机遇,集省市县镇村五级资源,创新成立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在政府的引导下,由旅游开发公司牵头打造,运用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成功创建了70多个精品旅游文化乡村,“全境都是美丽乡村”的口号正逐步变为现实。剑阁县积极招商引资,采取“村企联营,以企为主”的模式,企业负责投资融资和项目的建设打造及运营管理,政府负责向企业提供政策层面的倾斜和优惠,同时帮助企业做好相关事务的推进和落实,如土地调整、群众迁出等。政企各司其职,各用所长,实现了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仅打破融资和经营难题,也提高了干事创业的效能。双旗美村农特产品积极树立品牌,冠以“全球、天下、全国”等口号对外宣传,不断拓展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一瓶猕猴桃酒在当地商超可以卖到298元一瓶,且销量较好。这些无不体现出当地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气魄和勇气。

(二)环境怡人,乡土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保证,干净整洁的乡村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美丽四川、宜居乡村”为统揽,剑阁县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初步形成了城景通、景景通路网体系;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改厕、改厨、改圈、垃圾分类和污水治理工程。采取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大力开展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按照镇村领导包片,公益岗位保洁员包段的办法,常态化开展卫生保洁。考察期间,车行所至200公里可视范围内,道路两边未发现一处暴露的垃圾,精细化管理已融入到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康县在通往花桥村的公路两旁栽种鲜花和绿植,营造了数公里的靓美路段,吸引了游客的眼球,也抓住了游客的心。村内无论是公共区域还是私人领域都一尘不染。村内的商超商品不多,但所有物品均摆放整齐,柜台和货架干净明亮。村内绝大部分房屋都是当地本村农户的自建房,所有农舍庭院都由政府出资进行改造提升包装点缀。

(三)重视文化,保护传承

文化是有感染力的,一个地方有了独特的文化也就有了独特的吸引力。康县花桥村围绕一颗千年菩提树大做文章,通过悉心照料让古树重焕生机,通过讲述传奇故事传承了村子的千年历史文化,也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祈福和观赏。盆景文化在康县历史悠久,为传承盆景文化,政府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大量盆景及绿植。在花桥村史馆,里面有花桥村的千年建村史,村子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件重大事件都有详细记载,有何时建村的史料、有历任支书主任的简介,有第一位大学生、研究生的介绍,有七十年代的土地承包合同,有第一台收音机、电视机、冰箱、传呼机、手机,这些已经沉睡的历史和老物件增强了花桥人对花桥村的认同感、归属感,提升了花桥人的文化自信,也凝聚了花桥人干事创业的合力。此外,花桥村还十分重视新鲜文化、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烹饪、绿植修剪、蔬菜水果种植、牲畜喂养、电商等多种培训班在村民文化广场有序举办,基本覆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土文化、外来文化、新老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共同发酵下,“文化”这个核心要素焕发出了崭新的时代光芒,照耀着花桥人勇往直前。

三、几点思考

(一)找准方向,廊清乡村发展的思路

脱贫攻坚时期,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增强,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村民内生动力持续激发,为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市乡村发展路径和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资源开发型,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的开发实现发展;二是资产经营型,对厂房、土地、池塘等资产有价租赁实现发展;三是生产加工型,凭借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实现发展。经营主体主要为村(合作社)自主经营、社会资本(企业)经营、村企联营三种模式。从陇南市和广元市的成功案例来看,目前发展较好的主要为“村企联营+农旅融合”模式。因此,我们在抓产业投入,抓基础建设,抓风貌整治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乡村经营,重视农旅发展,引导各级各部门在抓乡村振兴上,把建设、管理、运营并重,依托村企联营,做大农旅文章,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二)整合资源,做大乡村发展的格局

乡村不仅是农民的集中居住地和农产品的集中生产地,乡村还有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物产等资源,这些资源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和载体来实现效益。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在《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框架内,紧扣打造“四个在汉中”城市名片,依托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因地制宜制定具有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总体设计,为做大乡村发展格局架稳四梁八柱。要通过市场化手段,综合运用景区景点提升工程,深度挖掘景区景点相邻、相近村的资源,进行资源重组,以大景区、大旅游发展为目标,以全过程、多维度旅居体验为核心,以文旅带农旅融合发展,把乡村沉睡的资源唤醒,从而实现乡村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软硬兼施,厚植乡村发展的资本

要继续实施乡村发展硬件提升工程,以农村“厕所革命”、污水管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改造等为抓手,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从有到优的转变。要继续实施乡村美化亮化提升工程,充分运用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具有农家特色、乡土风情的改造整治,凸显乡村特色,留住乡村灵魂。积极开展乡村清洁治理行动,采取“党员+志愿者+保洁员+农户”模式,开展垃圾集中清理、杆线整治等活动,扮靓乡村“颜值”。发挥典型和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摒弃落后习俗,涵养文明乡风。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能人本土化”“农民职业化”。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找准结合点,做好策划包装和市场营销,推动景区、景点与乡村特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四)强化保障,激活乡村发展的动能

要始终将扩大开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在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和规范,抢抓万企兴万村的机遇,包装一批特色鲜明的农旅项目,通过政策倾斜招引一批在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方面有建树的投资集团、运营机构和专家团队来汉投资发展,整体提高我市乡村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数量和质量。重视乡情乡愁,引导“能人”返乡创业支持乡村发展,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实现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探索建立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派驻村经济专员制度,帮助村集体梳理资源情况、编制村庄规划、策划产业项目、组织招商引资、产业项目运营、指导乡村建设,推动集体经济专业化运营。引导建立科学的利益链接机制,让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打造“企业+村集体+村民”的利益共同体,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获利的良好发展氛围。

(王钧平廖敏苏正湘)

主办:汉中市人大常委会    站点地图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

邮编:723000

汉中人大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人大网”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