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郑区人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04-01 11:11
来源: 汉中人大
打印

近年来,南郑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四个机关”建设,以“红色引擎”赋能人大工作,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推进“党建+业务”工作模式,实现党建与人大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人大活力、厚植为民底色,为推进南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党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南郑区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实行“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支部”联动学习模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学细研,带动党员干部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学习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谋划深化“三个年”活动18项重点任务,细化5个方面22条具体举措,“清单化”推进落实。严格执行党组请示报告制度,先后就常委会重点工作、重要会议、重大事项向区委请示报告13次,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党建+依法监督,双向赋能融合发展。南郑区人大常委会找准党建工作与人大监督工作的结合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聚焦“11469”发展战略和“谋大、解难、抓实”工作总要求,紧盯重点项目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审判等经济社会发展难点、群众关心热点,聚力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法一条例”、水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跟踪监督”等法定监督方式,组织党员、代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人大代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践行“党建+监督”融合模式,凝聚党员力量,发挥代表智慧,不断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党建+代表阵地,提高代表履职质效。南郑区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履职活动中心、重点企业创新设立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32个,选聘33名省、市、区人大代表担任所在企业(单位)营商环境监测员,对收集的15条意见建议实行“清单制”交办督办和评价反馈机制,真正实现把“家站点”建在产业链上,把代表作用发挥在产业线上。搭建代表专业化履职实践新平台,区镇两级组建“领衔代表+四级人大代表+优秀专业人士”的人大代表专业小组26个,强化代表履职横向协作。坚持“标准化建、规范化管、常态化用”,持续提升全区109个代表联络站运行质效,全年各级代表走访接待联系群众1.6万余人次,收集转办社情民意960余件,依托区镇两级“监督在线”平台跟踪推进,形成监督闭环,为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人大力量。

党建+代表履职,擦亮为民服务底色。南郑区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举办全区人大代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全年邀请代表22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320余人次参加立法调研、监督检查、民生实事督办等活动。依托代表联络站及党群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代表接待日”活动,带动各级人大代表1298人次进站履职,以为民服务为“出发点”,以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在经济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领域践行宗旨、展现风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53个,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86起,35名代表被评为年度履职先进个人。2024年区镇两级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55个、街道会商民生实事项目5个,一批群众期盼高、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

党建+固本强基,展现人大担当作为。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六大行动”,积极推进青年干部“火种计划”练兵活动,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人大干部队伍整体素能和工作效能显著提升。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重点课题调研报告4篇,提出的建议已转化成为推进工作的具体举措。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制定《汉中市南郑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汉中市南郑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退出办法(试行)》等制度,进一步提升人大履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激励人大代表担当作为。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围绕包联镇街及项目建设、亲商助企、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班子带头开展宣传宣讲149场次、走访企业578次,督促协调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84个,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中展现人大作为。

(南郑区人大 甘来雁毛娇)

主办:汉中市人大常委会    站点地图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

邮编:723000

汉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