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城固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以代表联络站优化升级为抓手,创新拓展代表联络站的内涵和活动空间,在联络站数量上做“减法”,在服务效能上做“加法”,实现代表联络站数量上精简、质量上提升。充分发挥新时代人大代表作用。进一步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固的生动实践。
科学谋划抓整合 站点设置日臻优化
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是更好发挥代表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人大代表联络站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代表进站频率也受驻站代表少等因素制约,联络站工作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城固县人大常委会经过前期深入摸底调研、研究分析、听取多方意见建议,通过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总结经验,立足实际,谋划长远,从全县角度对代表联络站优化升级进行具体部署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乡镇(街道)人大(工委)自觉把代表联络站提档升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结合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坚持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综合考量属地人口、代表分布等多重因素,优化调整站点布局和规范设置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对村(社区)代表联络站的设置进行综合研判,按照每站不低于6名人大代表,且代表联络站尽可能设置在一楼的标准,对现有的村(社区)代表联络站进行优化整合,被整合的村(社区)代表联络站设置为代表联络点,作为片区代表联络站的延伸,其硬件要求和职责相应调整。
以点带面促提升 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自2024年7月以来,城固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专人,走遍全县17个乡镇、街道及村、社区所辖229个代表联络站,全面了解联络站真实运行情况,为联络站工作提升找到良方。按照“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全面规范”的总体思路,认真总结提炼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采取抓点示范,指导龙头、柳林、三合、文川4个镇中心联络站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升级改造,为确保全县如期高质量完成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升级提质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将全县原229个代表联络站优化整合至113个,数量缩减超过50%。代表联络站数量减少并不单单是“减肥、消肿”,而是“强身健体”,更有利于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丰富联络站工作内容,提升代表履职成效。经过整合、优化、提升,不仅硬件升级,软件也得到配强。每个代表中心联络站平均编入代表9名以上,有效确保代表联络站代表力量更为集中,活动开展更加有保障,有力推动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展工作。代表联络站优化升级后,整体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活动开展更加丰富,联系群众更加密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代表联络站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探索创新求实效 小平台释放大能量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问需”,全县11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寻求为民服务的创新机制。为推动代表联络站更好更充分发挥作用,城固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代表联络站建设十有标准、评估四化标准》《中心联络站21项、村联络站6项活动内容》等制度要求,促进联络站规范化运行。创新推行代表联络站、代表专业小组融合发展,指导各镇因地制宜组建中药材产业、茶产业、生态保护、乡村旅游、妇幼工作、综合治理等专业小组,引导代表围绕专项课题,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站组融合活动,增强代表归属感,有效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在指导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的同时,推行“人大代表联络站+院坝说事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与选民开展面对面谈心交流,现场倾听诉求、收集意见、纾解民困。县人大常委会积极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举办“DeepSeek应用”专题培训,充分运用“一网一微一平台”,设立“网上代表联络站”,让人大代表“指尖”履职24小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以信息化赋能,畅通民主民意表达渠道,通过优化升级和创新引领,全面激活了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情民意的主阵地作用,使代表履职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切实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了实处。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活动1700余人次,接待群众62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8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212个。
(城固县人大 李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