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郑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新路径,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担当”。
强化履职监督 凝聚环保合力
“发出测评票28张,收回28张,满意票28张,满意率100%……”在8月20日召开的南郑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对2024年度全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满意度测评结果为满意。
据悉,这已是区人大常委会连续10年在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生态环境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近两年更是将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年检”列为每年的首项视察活动,以法律监督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持续向好。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相继出台《汉中市南郑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南郑城区市容环境提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汉中市南郑区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城乡建设与管理领域工作方案》《汉中市南郑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南郑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系列制度,尤其是联合政法委、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出台的《关于建立执法司法协作工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意见》,强化日常监管执法和联合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严厉打击污染、破坏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为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突出法治护绿 增强监督实效
区人大常委会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近年来的监督重点,抓住污染防治中的薄弱环节,科学安排监督议题,灵活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持续监督,跟踪问效,推动整改,促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同步推进。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已听取专项报告10次,开展视察调研8次,开展满意度测评6次。
坚持执法检查前学法制度,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环境保护专题学习主任会议7次,组织开展水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执法检查。专题视察调研人居环境整治、耕地保护、城市管理和城镇容貌提升等专项工作,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审议意见+跟踪监督+满意度测评”的监督“组合拳”,针对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不足,着力强化精准施策、跟踪督办、落实见效,推进生态环境监督事项全过程闭环管理,筑牢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屏障。
与省市人大联动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采取小分队方式,先后深入到水利、城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行业部门和圣水、胡家营、梁山等镇,实地检查了圣水镇大龙石材厂矿山生态修复情况、江南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胡家营镇赖家山水电站、胡家营镇群星村水土保持项目、梁山镇汉江段长江禁渔情况、汉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情况,从强化长江大保护的使命担当、着力提高履职能力、依法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凝聚法律实施强大合力等四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凝聚全区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合力,全力守护南郑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依托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资源理论优势和基层管理熟悉民生的群众优势,畅通基层声音上传通道,为立法征询提供了专业支撑和社情民意基础。先后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汉中市农村供水用水条例(草案)》等法律法规(草案)的立法意见征询,配合省人大开展《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立法调研。
发挥代表优势 守护绿水青山
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根植于群众这一优势,及时广泛收集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基层群众的反馈意见,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保护者。
区人大常委会在区镇两级人大开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监督在线工作平台,建立闭会期间常态化监督工作机制,鼓励全区人大代表对小区垃圾处理、企业违法排污等相关问题进行线上反映。其中“濂水河堤顶路(回龙寺段)乱倒建筑垃圾急需整治”线索交办后,区政府及时召开整治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方案,清理河堤两侧建筑垃圾10余处约70方,倒查追踪3起乱倒建筑垃圾主体,建立河道日常巡查、建筑垃圾乱倾乱倒整治、违法查处机制,实行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全流程监管,以管控与疏导相结合,有效杜绝建筑垃圾类固废乱堆乱倒违法行为。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选取生态环境方面的代表建议重点督办、跟踪督办、一抓到底,直至问题解决,提高了代表建议和意见的办结率和满意度。邱静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做好垃圾分类处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交办后,区政府通过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协调议事联席会议制度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积极创建“共同缔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示范小区,申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谋划包装生态环境治理类项目,为建设高品质生态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及闭会期间收到的污水管网建设、集镇垃圾转运、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32件代表建议均已顺利办结;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及闭会期间收到的关于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合理化秸秆禁烧、消除西汉高速粉尘污染、修建集镇垃圾场等34件代表建议正在稳步落实中,切实推动代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以扎实的办理成效回应群众的呼声期盼,得到了代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时,着力在民生实事票决制上下功夫。年初召开的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出的“中心城区供水保障项目”计划打造江南江北“一城一水”供水体系,建设穿江管网、供水管线,保障15万群众饮水安全;“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计划配套市政道路绿化亮化,改造排水防涝系统,维护修缮市政道路、人行道、窨井,实施补绿增绿和拆墙透绿。区人大常委会将通过视察调研、跟踪督办、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确保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从征集、票决、实施实现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以民生实事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推动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民声”落地为“民生”。
(南郑区人大 毛娇)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