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勉县人大常委会以“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为目标,创新监督机制,提升监督效能,通过“查得准、督得狠、落得实”三维立体发力,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精准排查,全域体检开良方。聚焦县域生态治理难点,组织人大代表、专业小组成员深入汉江流域、工业园区、治污项目一线,开展全覆盖生态体检。针对钢铁、水泥、化工等高污染行业,列出“环保绩效升级、重金属减排、雨污分流改造”三张清单,倒逼企业绿色转型;针对扬尘污染、秸秆焚烧等顽疾,推动住建、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建筑工地“六个100%”抑尘措施;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从“一烧了之”到“疏堵结合”的根本转变。目前,全县21个在建项目实现扬尘管控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人大审议中提出“源头防控、整改攻坚、深度治理、长效监管”四步路线图,推动政府挂图作战、销号管理。今年1月至7月,县域PM2.5浓度25微克/立方米,同比变好10.7%,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靶向评议,压实责任促提升。以履职评议为抓手,紧盯部门“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采取“听取汇报+民主测评+谈话了解+实地核查”四维模式,对市生态环境局勉县分局局长履职情况进行“穿透式”调研。常委会集中听取履职报告,开展民主测评,评议结果现场公布,问题限时整改并“回头看”验收。这一机制倒逼部门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评议后,该局创新推出“帮扶执法+靠前服务”模式,组建环保服务专班,深入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指导帮扶5场,“送法入企”活动12场,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难题9个,以实际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闭环监督,法治护航筑屏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首创推行“代表+专家+群众”联动监督模式,为生态保护筑牢法治屏障。围绕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湿地修复等关键领域,执法检查前,县政府先行自查自纠形成问题清单;检查中,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重点区域明察暗访,精准锁定问题;检查后,建立“审议意见+问题清单+跟踪问效”闭环机制,整改事项挂账销号、逐项清零。截至目前,累计走访摸排重点场所3000余次,查处野生动物违法案件48起,处罚18人,有效遏制了乱捕乱猎、非法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凸显,群众生态守护意识日益增强。
(勉县人大 汪汉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