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义,诸多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成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大突破、新起点,其所产生的预期效应,可能会超过“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效应,而且一些改革举措,可能会超越一些固有的“条条框框”。综合来看,至少有以下21个关键词,可能会在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烈闪现:
第1个关键词:新起点和自信心。过去35年的改革开放,无论从思想认识、国家体制,还是从思维方式及现实举措,都已经遇到很多瓶颈和困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环境等几乎所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都陷入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困扰之中。在这种局势下,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强势突围”。因此,新一届中国执政集团,必将大胆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新起点,将从思想、体制和制度层面,优化并打造一个新的改革发展的平台,着眼于从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断增强执政党领导改革开放及各项建设事业的自信心(三个自信)。
第2个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尽管近几年来,海内外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多有责备,而且新一届执政集团也深刻认识到作为执政党,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就目前中国客观局势而言,唯有中国共产党有条件、有资格、有能力统揽改革大局。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从改善和强化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角度强调: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执政党能够肩负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3个关键词:民主政治。近十多年来,中国公众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较长时间里,执政集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策略地回避了这个问题,因此导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各个方面。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已经无法回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注入新的、既与时俱进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内容和举措。不少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不会涉及“民主政治”问题,但有迹象表明,新一届执政集团可能会开明地正视这个问题,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方向和事宜的举措。
第4个关键词:社会活力。由于中国持久的经济改革,一致是党和政府强势领导和主导,而且改革开放带来的诸多成果,广大民众没有得到公平的分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很多方面极大低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导致广大民众,对于党和政府倡导的很多事情缺乏参与的热情和活力,人民大众在很多时候要么麻木不理、要么袖手旁观。任何国家治理的伟大创举,如果失去民众的关注和参与,注定很难成功。因此,如何激发民众的热情和活力,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直面应对的一个问题。而最有效的举措则是:一方面“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设计和实施全新的改革,另一方面大幅度减少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通过完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实现民众创业、就业和发展机会的公平均等,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各阶层民众的积极性。
第5个关键词:改革目标。既然要从新的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走出目前困局,步入新一轮健康的增长期,那么今后十来年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其实,“市场化”的大方向已经敲定,“到2020实现向康”的大目标也已明确,但是更加具体的实施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是什么呢?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公众展示的改革方案,提出了这样的基本思路:新一届执政集团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建议将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即2013年至2014年的近期改革、2015年至2017年的中期改革和2018年至2020年的远期改革。这大致告白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意图。
第6个关键词:行政审批。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政府贪权揽权,以“行政审批”代替了市场机制,才导致改革夹生饭越做越多;虽然自朱镕基主政开始,就一直强调要精兵简政和减少行政审批,结果却是越减越多过、越改越乱,其根本问题在于政府的权太大、钱太多。在旧的改革模式已经没有多大回旋余地的情况下,执政党和政府就必须跟自己玩狠的,真心实意地简政放权---只有把该交给市场的和民间的事情交出去,才能真正做到减少行政审批。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严肃地阐述减少行政审批问题,并可能确定“通过减事达到减员的目的”的思路,此举的最大好处是给政府卸载减压。可以预见,此次会议之后,以减少行政审批为起点的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将由表及里,自上而下地铺开。“抓住当前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进各项职能转变,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运作透明度,尽快使依法行政取得实质性进展。”无疑体现了高层的基本思路。
第7个关键词:市场化。虽然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已经敲定,但是“市场化”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有效举措是什么,人们还不大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不利已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将会逐步拆除,一切不利于市场化的毒素也会逐渐被排处。比如:在打破国有资本垄断、解除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减少政府过渡参与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提出原则性、方向性的意见和分步骤实施的改革举措。
第8个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无疑是今后十多年中国改革发展预案中的“重头戏”,虽然去年以来,社会各个方面对此议论和争辩颇多,意见很分散。可以看出,李克强政府内阁已经认识到城镇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会客观地权衡从利弊两方面权衡得失,但是稳健推动这项改革的信心是坚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必然会对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阐述,并提出有效稳妥的改革思路、原则和意见。
第9个关键词:国企改革。一直以来,不少人总是把国有经济问题首先当做政治问题来看待,但任何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必须遵循最基本的市场运行法则,否则,国民经济结构必然扭曲。在最高决策层已经敲定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大前提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必然要直面对待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和发展命运问题。但是,国有企业角色特殊且内在问题积存已久、十分顽固,只能采取渐进策略并逐步消解。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企改革问题上,不会有过激的大尺度的举措,一方面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定方向、定调子、定策略,另一方面会提出审慎安全的改革要求,国企改革的核心思路可能是:改革方向市场化、国有资产资本化、管理运营公司化、公司股权多元化、股权交易市场化。当然,中央层面的国企与地方层面的侧重点不一样,真正关乎国家安全、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层面;而地方政府则是围绕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政府财政投入的肥差项目,掌控着一批地方国企。因此,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其痛点不大一样。其实,李克强先生前不久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我们已经并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推进结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意味着,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第10个关键词:土地改革。中国35年改革开放,实际上一直没有破解或者说是回避了“土地产权”问题,由此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都根源于土地。土地是最核心经济资源,如果这一核心经济要素缺乏市场流动性,就谈不上市场经济。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就没有彻底的市场经济,也就没有健康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基础;没有彻底的土地产权的确权与交易,城市产业资本和产业力量就不会“死心塌地”地流入农村,城乡经济发展的沟壑就很难被填平。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不得不直面应对土地产权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很显然,现阶段土地改革不大可能“一步到位”,但至少会在“回避土地私有化”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采取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和有效配置的改革举措。比如:完善和优化土地产权制度,健全和优化规范、公平、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场,研究并审慎实施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登记及交易制度,研究出台能够化解基于土地的诸如“小产权房”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策略和政策,建立并实施基于土地财产税制度,改革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相得益彰”的土地资源管理与配置规则,完善土地立法,等等。
第11个关键词:劳动就业及社会养老。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民生与政务,如何有效解决劳动就业和构建运行好一个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已经成为困扰执政集团的一大难题;已经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和此类麻烦越来越大的美国,给中国最大的教训应当是:国民养老制度的构架设计及运行机制建设,一旦预埋了隐患,必将为今后的国家治理事务制造越来越多的麻烦,为执政安全,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不能不客观对待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及现实困难,可能会采取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统筹考量的策略审慎对待。正如习近平前不久所言:“就业问题业是永恒的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现在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央非常重视,正研究措施。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内容上要多样,财力上要倾斜,全社会一起努力。”
第12个关键词:反腐败及官员个人财产。虽然今年以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的反复策略,民众终于看到了新一届执政集团取信于民的决心,但是海内外就“公开官员个人财产”问题言辞尖锐,甚至越来越多的民众“揪住”这个问题不放,认为不公开官员财产就不是真心反腐败;而相当一些而体制内中高层人士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大争议。在不少人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恐怕不会触及这个问题,但是有迹象表明,此次全会将对这个问题作出阐述和要求,而且公布官员个人财产问题,将会与完善公务员收入及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把各阶层公务员的收入和“好处”放到明处,接受公众监督。同时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岗位权责,减少政府官员自由裁量权,构建“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的防腐机制。可以预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官员公布个人财产的进程会逐步加快。
第13个关键词:生态文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失范无序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和世界造成的最大伤害,不仅破坏了中国城乡民众的生存生活环境,也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对此,全社会各阶层民众已经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给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伤害。因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可能的思路和举措将是:确定中国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构架、思路和举措,一方面从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入手,着眼于的生态机制生态机制建设,实行更严格的环保制度和强制性处罚刑罚措施;另一方面,提高并逐步强化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从生态教育、行为习惯、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倡导约束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行为举措。
第14个关键词:勤俭节约。近年来,从官坊到民间,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司空见惯,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财富,也受到国内外民众的鄙视和责备。特别是官员和富豪阶层的奢靡之风,极大地败坏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央制定下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严肃地重申这一问题。
第15个关键词:创新驱动。从长远看,提高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僵化的体制和诸多腐败因素,导致伪科学、假科技、劣质人才,以多种形式掩盖在科技进步的大旗下,偷食国家财力。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机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间机构,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机构,政府以多种形式和方式,投入到科技进步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大,而真正有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却非常稀少。说到底,中国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创新驱动”的科技进步机制。对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特别强调:以“创新驱动”推进科技进步及各项改革开放事业,并可能提出若干策略性建议。比如: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完善政策激励及考评机制,增强全社会创新的内生动力。
第16个关键词:打破垄断。客观地说,现阶段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异常沉闷、喘不过气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资本垄断日益加剧而自身竞争机能逐渐弱化的结果。如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不正视和设法逐步破解这个问题,其他方面的改革将无从谈起。可以预见的举措将是:重新界定国有资本职能、并推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融合,使国有资本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一方面,强调国有资本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国家安全等领域的角色和运行方式;另一方面,逐步引导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具体实现方式上们可以借鉴海内外好的经验。于此同时理顺国有资本与财政的关系。
第17个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整个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的真个金融系统,所掩盖的问题、矛盾和危险因素越来越大,金融业已经学了西方金融业一些坏习惯,也滋生了不少自身的坏毛病。虚假的金融业的繁荣与萎靡的实体经济,形成明显比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金融业的改革定位、力度、策略,一直“犹豫不决”的态度。这种局面,已经导致整个金融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服务和推进功能。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重点就金融改革定调和提速。比如在开放商业银行准入门槛、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步伐、推动区域中小股份制银行建设与发展、设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应当有所触及。
第18个关键词:财税改革。中央与地方日益“紧张”的利益冲突,迫使中央必须加快财税改革。上一轮的分税制改革,直接导致中央财政大大“挤兑”了地方利益,地方政府被迫“学坏”,通过权力以各种方式“敛财”。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财源拮据,陷入深度债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税制改革迫在眉睫。十八届三中全会,应当对此项改革定调。有消息称,新一轮财税改革将优先调整事权、带动财力重新配置;特别是针对现存的政府事权不清、收支结构不合理、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问题,出台跟切合实际的、适度向地方倾斜的改革举措。与此同时,将调整和优化税源结构,研究和实施切合中国实际的房产税征收政策。
第19个关键词:公平公正。越来越多的现象证明,形形色色的不公平、不公正,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广大民众对社会、对政府高涨的怨恨情绪,主要归因于政策、机会、公共资源分享、生存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公平,特别是对司法不公的埋怨。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应当会特别强调,党和政府将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构建公正公平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并优化全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的分配机制。
第20个关键词:自贸区。中国改革开放首先发迹于引进外部资本、技术、智力和经验,可以说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奠定了中国开个开放的基础。但是,面对日趋强烈的全球化态势和日益广阔的全球市场,中国必须加快外贸体制改革,以更有效的策略把握全球化机遇和获得全球化能量。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和策略,虽然尚未被很多人认知,但新一届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及后续助理策略无容置疑。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针对上海自贸区建设发展及未来自贸区建设发展的政策,表明中央的态度和意见。
第21个关键词:户籍改革。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无疑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产物,这项政策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面对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时期,这项制度不仅大大束缚了生产力的解放、限制了很多经济要素的流动,而且导致极大的歧视和不公。其实,对于户籍制度的危害性和改革去除它的必要性,党内外多数人士早已经认识的非常透彻,但是由于诸多“难言之隐”,一直没有有效实施,民众因此呼声很高。既然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推出系统性的改革方案,那么逐步铲除户籍管束制度,将是一大亮点。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人大网”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