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党史微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第三期)。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市人大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许晓斌同志以《何挺颖的生平事迹和在“三湾改编”中的历史贡献》为题为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讲述了汉中籍井冈英雄、红军将领何挺颖烈士短暂却又轰轰烈烈的革命事迹和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牢牢铭记这位天汉英烈、井冈元戎,传承弘扬革命先驱不屈不挠、追求真理,心系家国、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何挺颖的生平事迹和在“三湾改编”中的历史贡献
(讲述者 许晓斌)
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何挺颖的故事,何挺颖这个名字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大家都知道何挺颖是和毛泽东一块参加了秋收起义,但是他具体的生平事迹和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估计我们大多数人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按照这次机关党委党史学习教育中讲党史微故事的统一安排,我就选了这位我们身边,离我们最近的革命家的事迹作了一些资料查阅和搜集。今天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何挺颖是从我们汉中走出去的革命英烈,何挺颖在中国革命英烈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他的姓名几次出现在《毛泽东选集》中。是我们党在井冈山时期优秀的共产党员和著名的军事指挥员,是“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三湾改编”中,何挺颖始终坚持毛泽东的政治主张,积极协助毛泽东开展了多个方面的工作,使一支不足千人的部队重获新生,成功地进行了人民军队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改革。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杰出的政工干部,是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的起草者,是黄洋界保卫战的直接指挥者,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党、建政、建军和土地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何挺颖的生平简介
何挺颖字策庸,号科生,1905年5月生,汉中市南郑区何家湾人。1923年夏到上海求学,先后在上海浦东中学、大同大学数学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上学期间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熏陶,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何挺颖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1927年9月,支持和协助毛泽东进行了三湾改编,参与了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党代表、师委书记;朱毛红军会师后,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党代表、三十一团党代表、二十八团党代表兼党委书记、湘赣边特委委员,先后参与指挥了茶陵、遂川、宁冈、永新、龙源口等重要战役和战斗。1928年8月,与团长朱云卿充分发动井冈山军民,以不足一个营兵力击溃国民党湘赣敌军4个团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存了井冈山根据地。 1929年1月,何挺颖随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24日,在江西大庾战斗中身负重伤。次日,随部队转移至广东省南雄乌迳,当晚转移途中遇敌突袭不幸牺牲,年仅24岁。 何挺颖烈士故居1981年被南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汉中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奔上井冈山
1927年7月下旬,何挺颖刚到郑州就接到党组织的指令,要他马上返回,准备参加南昌起义。回到武汉警卫团,在团长卢德铭带领下,由武汉开赴江西,由于张发奎派部队拦截未能赶上,8月底在修水待命。9月9日,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由于起义部队作战失利,被迫向湖南浏阳方向转移。19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何挺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之后,随部队南下向乡村发展。芦溪之战,团长卢德铭牺牲。在急促的转战中,部队减员很多,官兵思想波动。何挺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乐观主义的革命精神,鼓励大家紧跟毛泽东前进。9月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不足1000人,毛泽东发现何挺颖所带领的队伍党员多,逃兵少,民主和谐,经过交谈,何挺颖讲出了军力锐减不可怕,就怕军队失去党的领导,没有了正确的发展和前进方向的道理,赢得了毛泽东的赞同。在何挺颖、宛希先、何长工等人支持下,毛泽东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部队由1个师缩编为1个团,把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管理,何挺颖升任团党代表,进入部队高级领导层。10月3日,何挺颖跟随毛泽东带领700多人的队伍向井冈山进发,10月7日到达茅坪,27日进驻茨坪,在毛泽东领导下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其间,他支持和协助毛泽东收编了袁文才、王佐的地方武装,清除了内部叛徒陈浩等4人,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与陈正人等共同调研,起草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领导部队认真贯彻落实毛泽东同志对部队提出的“三大纪律”。到1928年2月底,红军打垮了肖家璧等国民党反动武装,解放茶陵、遂川、宁岗三县,井冈山根据地基本建立了起来。
1928年3月,正值井冈山根据地革命烈火熊熊燃烧之时,中央有人认为,毛泽东没有听命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部署,加之湘南特委周鲁误将撤销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传达为开除党籍,将部队前委改组为师委,毛泽东任师长,何挺颖任师委书记。在这种情况下,何挺颖仍然站在毛泽东一边,支持毛泽东的工作,召开师委会议邀请毛泽东参加,决定重大事项事先征求毛泽东的意见。3月中旬,何挺颖随毛泽东率部队到酃县中村整训,建立中共酃县县委和酃县工农兵政府,领导了8个村农民的插牌分田运动,为后来的土地革命斗争积累了经验。之后,到桂东沙田休整,带领部队践行毛泽东对革命军队提出的“六项注意”;之后,与团长张子清在接龙桥阻击敌人,掩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转移。
4月28日,毛泽东、何挺颖率领井冈山工农革命军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陈毅率领的湘南农军在宁岗砻市会师,何挺颖参加了龙江书院两军领导人的会晤。5月4日,在砻市举行了盛大的两军会师大会,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辖3个师9个团,共12000余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何挺颖任11师党代表兼31团党代表。之后,部队改编成4个团共6000余人。5至7月,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何挺颖先后参加了三占永新、龙源口大捷、永新困敌等重要战役和战斗,根据地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3个全县和吉安、安福小部、遂川北部、酃县南部,边界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
黄洋界上
1928年7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要求红军主力南下湘南发展,朱德、陈毅率红军大队冒进湘南。8月红军大队在湘南作战失利,人数损失大半,根据地平川县城均被赣敌占领,史称“八月失败”。毛泽东决定带领31团3营南下迎接,由党代表何挺颖、团长朱云卿留守井冈山。此时,湘赣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会剿。8月29日,何挺颖、朱云卿布置一连留永新、莲花、茶陵保卫工农政权,他们率团部和直属部队回井冈山。何挺颖在大井主持召开留守机关部队、医院负责人和连以上干部大会,传达毛泽东坚守井冈山的指示,阐述坚守这块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动员井冈山军民誓死保卫根据地。之后,火速赶到黄洋界布防。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口,为井冈山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平均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通往大陇、茅坪、大井方向的必经之路。他们连夜奋战,组织井冈山军民,在黄洋界要道隘口设置关卡,修筑竹顶阵、篱笆墙、滚木礌石、障碍壕沟、战壕掩体五道防线。8月30日凌晨,湘敌吴尚3个团从宁岗向黄洋界进攻,何挺颖、朱云卿率部居高临下、凭险抵抗,先后打退了敌人四轮进攻。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红军的一个个滚木擂石倾泻而下,敌人“挨着的伤,碰着的亡,跟着后面的连滚带爬逃命忙,个个踩在竹钉上,既喊爹又叫娘”。何挺颖指挥战士把刚修好的一门迫击炮架在哨口,摆开毛委员带大部队回山的架势。下午5时,敌人从山下发起第五轮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当时,仅有三发炮弹,打响一发,击中敌人指挥所。忽听炮弹呼啸而下,随着一声巨响,赤卫队员、暴动队员手挚红旗,梭镖飞奔而出,杀声响彻山谷。敌军以为红军主力回山,趁夜幕降临仓惶逃窜;迟到的赣敌1个团还未到达,闻讯退回永新。此时,毛泽东正在回来的路上,得知黄洋界的消息十分高兴,赋《江西月·井冈山》一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何挺颖在三湾改编中的历史贡献
“三湾改编”的历史背景 1927年9月9日,受中央委派,毛泽东作为湘赣边前敌委员会书记,将集结在安源、铜鼓、修水的部队统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但由于各团之间地理位置分散,无线通讯十分落后,未能建立前委的统一领导,加之麻痹轻敌、收编不当、敌众我寡等原因,仅仅7天之后,起义军各部接连败仗,部队由原来的5000人剧减至1500人。面对此种情景,9月21日,毛泽东率部从文家市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转移。敌军前堵后追,部队一路艰苦作战,一些急于革命胜利的官兵失去信心;大部分农军因不愿远离家乡不辞而别;疟疾流行,病员增多,一些伤病员因缺医少药死在路旁。9月22日芦溪一仗,三团的彻底失败,更使部队士气一落千丈,面临着崩溃的危险。9月27日,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九陂村。饥饿和疾病使这支部队步履艰难,笼罩着浓重的消沉悲观情绪,大批动摇分子相继逃离。此时,该如何继续带领这支溃败之师?党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党怎样才能掌握住这支军队?怎样才能把一支溃败之师建设成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成为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
思想共振,促成三湾改编思想方案 面对严峻的形势,毛泽东特命部队在九陂村休整2天。在九坡村,毛泽东系统思考了秋收起义以来整支部队存在的种种消极因素,也发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凡是拥有一定数量党员的连队,士气就高,作战英勇,长官也能得到有效的民主监督”。政工干部中,在第一团担任连指导员的何挺颖引起了他的注意。何挺颖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强,他所在的连队政治气氛浓,干部士兵均对连指导员极为尊重,连队没有一个逃兵。2天多的驻扎时间里,毛泽东三次找何挺颖谈话,听取何对前委应如何带领军队的看法。何挺颖认为,“部队接连打了一些败仗,军力锐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支队伍失去党的领导,最重要的问题是党对队伍的领导权问题。”他还指出,“要从军队的党组织去考虑。现在部队中党的组织太少,党员人数也不多,这样就抓不住士兵,抓不住部队。要把党组织建到每一个连队。”何挺颖的回答和毛泽东的思考不谋而合,也给了毛泽东更大的启发。之后,毛泽东又先后与宛希先、张子清、陈浩等政工干部交换意见,并向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当过班长的第一团二连排长韩伟详细了解了北伐军党组织的建设情况,得知北伐军内党组织只建立在团一级,营、连一级并没有建立党组织,毛泽东更加坚定了重造一支新型革命军队的决心。与何挺颖等干部的思想交流,使毛泽东厘清了部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建制零乱,成分复杂。革命动机不纯,军心涣散,意志无法统一;二是缺乏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富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三是内部不民主,没有凝聚力。国民革命军投诚军官把军阀制度和坏习气传入部队,士兵挨打受骂,缺乏基本权利,官兵不平等。在九陂村,毛泽东酝酿并写出了工农革命军改编的系统内容和方案。但由于九陂村距离湘敌仅3里路程,不适于在此进行改编,前委于是选择继续进山,前往15里外的三湾村。
协助改编,促使起义部队重获新生 1927年9月29日下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此时,部队已锐减至800多人。当晚,毛泽东即在三湾的“泰和祥”杂货铺主持召开了中共前委扩大会议,系统讲解分析了当前形势和整编任务,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在决定部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身为党代表的何挺颖信念坚定,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站在毛泽东一边,与主张攻打中心城市的激进派和主张“散摊”的错误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他支持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在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军事上积极做准备,果断及时地协助毛泽东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对秋收起义余部进行了整编。一是整顿部队编制。部队转兵至三湾时,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致使工农革命军不足千人,部队建制已相当混乱。士兵严重缺编,有的连剩下不到一个排,有的甚至无法开炊,连找不到营,营找不到团,成了空架子。何挺颖积极拥护毛泽东“革命自愿”的原则和治党治军思想,废除旧军队雇佣制度,将部队原有的师建制按实际作战需要缩编为团建制,下辖一、三两个营。整编后,人虽然少了,但留下的却都是政治坚定和历经艰苦的。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重新得以有效地实施领导和指挥。二是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在三湾改编中,何挺颖被任命担任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团党代表的重要岗位,他不负众望,坚决执行毛泽东“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创新。在营、团建立党委,连队设立党支部,每个班、排建立党小组,在士兵中积极发展党员,使党的组织在基层连队的领导大大加强。他推荐二连士兵党员熊寿祺增补为前委委员,得到毛泽东的赞许,使前敌委员会组织构成更加完善。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在部队产生了强烈反响。当熊寿祺向老班长介绍前委会议精神后,老班长感慨地说“这可比北伐革命深刻得多了!”三是深入开展思想教育。何挺颖积极贯彻毛泽东“把军队变成武装的宣传队”的政治主张,发挥自身善作政治思想工作的强项,亲自深入连队、深入士兵开展思想动员和政治宣传。他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自编快板,自写标语,亲自演讲,教育和鼓舞革命战士继续前进。在他的讲解和鼓舞下,官兵们明确了党的政治主张,明白了为啥革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等问题,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使革命队伍保障了思想上的纯洁与精干。四是实行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何挺颖极力推崇和推行在部队中实行民主主义和民主制度,贯彻毛泽东在前委扩大会议上的决定,在连以上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监督军队长官的各项工作。并清除军阀制度残余,实行经济公开,纠正旧军队打骂士兵的不良作风和习气。以士兵委员会为形式的民主主义制度推行开来后,士兵成了部队的主人,生活得到改善,有了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力,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空前提升,弱小的红军部队焕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 10月3日清晨,经过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军心凝聚、面貌一新,一扫往日的悲观消极,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事实证明,这支队伍后来以坚强的毅力经受住了不堪忍受的艰难困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人成为挂帅掌印的骨干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充当了股肱栋梁。
结语。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建在连上”的政治原则与民主制度,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党的组织在部队形成了系统,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用民主主义制度摧毁旧军队的管理基础,起到了开创性的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建军的基础。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没有三湾改编的实践成功,就难以缔造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而没有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决然进行不了井冈山的武装割据,也就没有其后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道路了。正是由于“支部建在连上”,使得人民军队能够不断发展壮大,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从而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几十年后,罗荣桓元帅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回忆说,“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如果不是这样,红军“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可以说,何挺颖加强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想和具体实践,对毛泽东三湾改编具体方案的形成和改编的成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湾改编中,何挺颖作出了三大历史贡献。一是为军队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三湾改编中,毛泽东通过何挺颖发挥党员在基层士兵中组织作用的成功做法,认识到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意义,从而加强党对军队领导,提出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并建立士兵委员会。这一重要举措确保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是为井冈山时期的政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红军打下井冈山下的遂川县城后,毛泽东着手创建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当时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执政经验,大家在商议的过程中认为要有一个政府大纲,这时,何挺颖同志又一次起到重要作用,他和当地其他同志一起协助毛泽东起草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大纲》,这个23条的大纲为之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的实践提供了参考,也为之后中华苏维埃政府宪法大纲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三是为保卫和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黄洋界保卫战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溃了敌人四个团,堪称我军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可以说,如果没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就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中央错误地认为毛泽东没有执行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部署,加之湘南特委周鲁误传对毛泽东的处分。上级党组织取消了毛泽东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改为师委,毛泽东改任师长,何挺颖任师委书记。何挺颖突然在某种程度上变为毛泽东的领导,他怎么处理的呢?何挺颖以坚定的党性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一边执行中央的组织决定,一边在工作中践行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开师党委会的时候请毛泽东列席参加,并且请毛泽东发表重要意见。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就是由于有一批像何挺颖这样具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的领导,才使这块根据地不断壮大。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何挺颖同志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国工农红军、作红军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朱德同志后来在回忆挺颖烈士时,曾向王炳南同志说:“那是一个好同志,好同志,太可惜了!”挺颖同志虽然过早的牺牲了,然而,他为党为人民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高尚的政治风度、宽阔的无产阶级胸怀和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将永远教育和激励着我们在新长征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也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传承先辈优良传统。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人大网”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