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侧记
财政是老百姓的“钱袋子”,财政的钱花在哪了?是不是用在“刀刃”上?这是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人大长期监督的重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作用,颁布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法律内容,中办印发了《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省市也出台相关文件,要求预算审查监督贯穿预算活动全过程,监督重点由赤字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然而各地因为种种原因预算监督方面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到底如何将审查监督贯穿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各个环节,让每笔资金花的明白、花的合理、花的有效,增强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呢?市人大近年来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勇立改革发展潮头,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手段,探索推进了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开辟出预算审查监督新路子,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在阳光下透明运转、高效运行。
把握时代需求,平台顺势而生。预算审查作为财政监督的主要方式,往往是人大履行财经监督职能的重要抓手,随着新预算法和中央文件的颁布实施,过去通过审议预算报告、听取工作汇报等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广度和深度要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财政预算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督,逐渐成为市人大探索和思考的课题。2018年市人大开始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预算审查监督业务融合,着力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而监督平台搭建则成为工作推进的第一道“关隘”,在常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人大预工委一班人自加压力、挂图作战,先后完成了平台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资金申报审批、项目招投标、中心房屋落实等平台建设工作,妥善解决了联网监督中心建设以及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连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圆满建成标准化预算联网监督平台,为建立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应用开发,系统独具特色。“输入口令进入系统,点击智能报告模块,选择6月份部门预算执行报告模版,随即呈现出汉中市1-6月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报告,打印盖章后即可印发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工作人员边演示边解释到。原来,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已开发出对总预算、部门预算一键生成智能报告功能,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智能审查监督“闭环”效应。同时,为了更好地结合汉中实际开展监督工作,市人大在系统原有功能模块基础上,创新开发专项监督模块,将国民经济计划、政府债务、财政资金绩效、专项转移支付全部纳入监督范围,并在监督预警模块中实现对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四级穿透功能,工作人员不仅可以实时在线监督总预算执行情况,更能透过层级穿透查询到一级科目预算、部门预算以及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大预算审查信息不全、监督滞后的局面,实现了几代财经人信息化监督的心愿。
发挥智能作用,监督提质增效。预算联网监督基础在联,关键在用。在今年部门预算全程监督工作中,市人大首次采用智能审查与专家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市本级5个预算部门12个预算单位开展审查工作,4位预算审查专家共提出问题指标86条,机审后正常指标34条,异常指标52条。经逐条研究、科学分析后,形成了4份专家审查报告和1份部门预算通报,及时转交市政府有关部门整改落实。这大大缩减了传统监督方式等数据、要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时间,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监督的时效性。
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推进,促进了人大预算监督从程序性监督迈向实质性监督,实现了由定期报表审阅向实时电子审阅,由静态时点监督向动态全程监督,由发现问题监督向预防问题监督,由事后被动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主动监督的转变,真正为预算审查监督插上信息化翅膀,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透明运转、高效运行。
(市人大 吴加录 汪德洁 晏 聪)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人大网”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