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室是各级代表依法履职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平台。近期,市人大代表、汉中农副产品公司总经理陈汶结合工作实际和群众要求,在公司办公地成立代表联络室,为驻地代表进站履职和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提供了便利。这里也成了陈汶代表倾听民声、连接产销、助力乡村振兴的前沿哨所,企业发展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的据点。
精心设置联络室 打造民情收集站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陈汶在联络室选址、软硬件配置、规范运行等方面下了狠功。他深入选民、代表工委及建成联络室等,听建议聚智慧学经验,反复衡量精心选择,并迅速将代表联络室打造成融合多功能联席平台。他不断完善联络室接待议事资料等功能,为代表与选民沟通提供舒适环境。联络室存放着各类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履职记录,方便民众查阅。坚持每月固定一天接待选民,门口公示姓名、联系电话等,每次接待做到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分类标注。能够现场帮忙化解的问题立即处理,无法即时答复的移交中心联络站按程序转交部门办理,坚持全程跟踪办理,及时向选民反馈结果。
“咱们村桔子熟了,能帮忙找找销路吗?”“我种的元胡丰收了,能帮着卖卖吗?”“茶园今年收成不错,能帮忙找些优质买家让我们多赚点吗?”……这是陈汶在代表联络室接待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的场景。作为常年与农产品打交道的行家里手,他深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农民丰产不丰收的痛点。为方便群众,他不仅定期现场接访,还专门开通电话、微信接收诉求,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据了解,联络室成立3个月来,共收集意见建议9条,剔除琐碎事项5条,4条可解决或协调解决的问题,3条已化解,1条正在推进。
搭建助农连心桥 架起产销阳光路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真心为老百姓办件事。”这是陈汶常挂嘴边的话。在联络室登记薄上,陈汶总是认真登记梳理分类,标注急办缓办联动办,并建立问题台账和销号登记。涉及多部门的向镇(街道)中心联络站及人大代表工作部门反馈,多方联动排忧解难。陈汶笔记本记录着12个人名字,这是他包扶村组急需就业帮助的,他通过多方努力对接企业争取12个涉农岗位,从面试培训到入职跟踪全程协助直到问题解决。
提起陈汶,南郑区的翟大姐有说不完的感激——她家养的黄牛、土鸡,还有产出的土鸡蛋,销路都是陈汶帮忙打通的,现在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陈汶依托公司资源优势,将联络室打造成产销对接枢纽。定期举办农产品推介会,邀请市区各大超市、电商平台和销售大户负责人现场考察,仅今年就帮助农户签订购销合同200余份,涉及柑橘、木耳、蜂蜜等20余种农产品。在联络室开辟直播培训角,邀请专业团队免费授课,帮助培育10余名乡村主播,带动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
据统计,去年以来,先后帮助群众销售茶叶8000余斤、柑桔1.2万斤、木耳3000余斤、香菇2000余斤、核桃5000余斤等,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本领助民富 履职担当谱新篇
陈汶认为代表履职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从根源上为群众产业发展谋出路。日常工作之余,他认真学习法律、履职知识及助民本领,外出调研时,尤其关注“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和助民增收等内容,如获至宝般汲取经验,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针对农户反映想种经济作物却不知种啥好的困惑,他带领公司技术团队深入多个乡镇调研,结合汉中气候特点,整理出《汉中适宜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指南》,在联络室免费发放。在今年初市人代会上,关于加快汉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已被纳入领导重点督办建议。联络室记录簿详细记录参加会议、提出建议、调研视察、接待选民等情况,陈汶本人也坚持定期自我评价深刻反思,主动践行“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据初步统计,陈汶旗下公司近年带动500余农户就业,捐建3所乡村卫生室,资助20名贫困生完成学业。他常说,只要群众还需要,就会一直把联络室门敞开,让这里成为连接群众、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暖心驿站。
(市人大潘国宏袁媛李晗)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